---------------------------
因為工作上的需要,報名了社心專業的課程,進行為期三天的悲傷探索工作坊。
一直以來還算挺認同生活平順的我,說真的,要談悲傷、失落的議題還有些難。上帝真的是恩待我們家族,奶奶也還健在,雖然數年前外公、外婆相繼去世,但由於與他們的連結總只是數年乙次的會面,感觸不若每年去探視的父母深刻。

一早的心緒沉澱-->畫手(嫩芽)-->同心圓,到下午的悲傷連想-->失落史-->de-bereaving,從現在往回推的過程中,我發現到,雖然上帝頗為看顧我和我家,但生命走來仍有心痛的事存在,從2007推回2004,我似乎仍無法釋懷,不理解為何友人會有如此反應,從2004感到的錯愕、生氣、難過、否定到2007的委屈、不被認同(D)、不值、生氣、麻木。這樣看似遠離的情緒還是困惑著我,同學突來的一句話:「既然妳這麼在意,妳要不要去問個清礎?」說真的,並不想!也許它可能是氣話,但現在我實在沒力氣去處理它,更何況對方又離開臺灣了,這次,算斷訊了吧。
---------------Felicia 抒於庚寅年工作坊回顧
P.s: new
失落史:I.時、事、感受、強度AB。II.生理、認知、關係、行為。III.助力、阻力、學習、欣賞。
de-bereaving: 事實-想法-反應-症狀-教導-再進入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