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的藥理學機制-配置、代謝、排除
IFA芳療全階班3/40
----------------------------------
"The only source of knowledge is experience."--Albert Einstein
----------------------------------
接續理論課程的部份,這堂課講的是精油在人體的配置、代謝及排除。說白一點就是指精油在人體的旅行途徑,以及在這個途徑中與人體國文化的激盪。只不過人們在走訪旅程搭的交通工具是汽車,而精油是搭血液旅行。因為旅行所經過的地方都不是自己的狗窩,總是要離去,精油也是如此,透過不同的機制離開人體。
在這些旅程中,還得看精油不同的屬性,而有不同的交互作用:從一開始進入體內的物質--經過肝臟的微粒酵素進行氧化、還原、水解分解--最後發生生化轉換。(像是單帖稀:殺菌、清潔。松稀:收乾黏液。酮:大分子化小分子。)
在上述過程中,要留意有些酮類、酚類、醚類和芳香醇類分子含量高的精油,因容易造成人體的穀胱甘肽減少,導至代謝慢,故而要留意具肝毒性性質的精油。而含羧酸(Carboxylic acid)的分子(苯乙酸、酮類、酯類、醛類)則易與血漿白蛋白結合,則穩定性高,但當肝腎功能不佳時,易造成肝毒性傷害,故以低劑量使用或避免使用!同時亦要謹記,精油本身屬於農產品之一環,只要有人種該植物,就可以有人拿去做精油,故而有時不用太開心拿到過於特殊的精油,因為可能還沒有相關的數據分析,而危及該使用之安全性。
一般而言,精油透過液態及氣態的施用方式,以口服吸收(IFA不鼓勵經口服吸收)、經皮吸收、經呼吸道吸收啟程於人體,透過消化系統、肌肉組織、肺、腦經血液承載(故一定會影響到心臟 ),最後經由消化系統、皮膚、腎、肺以終結人體旅程。大多數的精油整個旅程中約花3~4小時,亦有一些會持續玩上72小時。因而在討論為何使用精油會無效也牽涉到了:施用的方法、施用的劑量、療程時間的長短、使用者的生理、心理狀態。在使用精油療程時,若只是將其視為保養品使用而已,會發現使用只是為心安而已。
一般而言,精油的藥理屬性含有:改善體質,此時可能會帶來「好轉反應」,身體啟動「排」的機制,有可能反覆出現,好轉反應亦是這當課中最困擾我的部份,加上老師舉客戶的例子,讓我覺得怕怕地。止痛屬性常伴隨消炎共同作用,減緩紅、腫、熱、痛。抗幑生物,但由於對人體刺激過高,不能長期使用該類精油,且限某些特定情況之下方能使用。收斂,收乾液體,包含了皮脂線收斂及汗腺收斂。驅風。促進膽汁分泌,在此老師亦特別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割掉膽囊,這是一個讓膽汁熟成的器官。發汗,促進排熱。抗凝血,以減少血栓的形成。利尿,故可以消水腫。此外尚有:抗菌殺菌、通經、袪痰、紅潤、放鬆、治傷等屬性存在。
於經皮膚吸收途徑中,首知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為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藉由蘭格罕氏細胞啟動免疫防線。含有許多皮節區域,透過神經傳導系統會反射在脊椎神經上,是為反射點之概念。另外,皮膚亦為人體重要的受器,可根據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調整自己,故人為恆溫動物。
精油分子在滲透皮膚之後,第一步會被皮膚表面的酵素分解、轉變。第二步則會先停留在皮膚脂肪細胞內,再慢慢地釋放到微血管中。第三步會被該部位的皮膚組織吸收。最後乙步則是進入整個身體循環中。
於經呼吸道吸收途徑主要又分為三大區塊:(1)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肺泡進行氣體交換--進入微血管循環中。(2)直接被鼻腔內黏膜吸收到血液循環中。(3)與嗅覺纖毛結合,產生嗅覺反應。
在整理這堂課的筆記時發現,分開來都好像不難,怎麼要統整打出來時,就突然間冒出一堆泡泡來!持續頭昏昏眼花花..........
---Felicia記予辛卯立秋時期................
好轉反應相關文章:好轉反應1 、好轉反應2
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台殺萬物,按秋訓禾,穀熟也。
.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