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7, 2006

驚與嚇之間……

驚與嚇之間……

========================
在結束一天的行程後,奔向機楊準備回家去,眼目間搜尋著可以讓我最快回臺北的班機,挑出身份證件及信用卡買了一張機票,只記得服務人員詢問著:「座位是要靠窗還是靠走道?」思及早上劃窗邊之位的不便,便回答:「靠走道」。拿著機票就開始了通關檢查,待一切就緒後就坐在等候區發呆,靜待廣播通知。


一切的一切是那麼地正常,直到上機找座位的那一刻,呆住了,瞪著手中的機票座位良久,2C還是2C。「怎會?是哪兒出狀況了?我怎麼買到商務艙的票?」心中不禁暗暗焦慮,一直回想購票時與櫃台人員的對話,不記得有提及經濟艙座位滿了的印象啊?這下可好了!不知我回去要如何報帳!就這樣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邊安慰自己,既來之則安之,順便來看看商務艙跟經濟艙有何不同吧,同時腦海中想的是回到臺北後,我要怎麼去投訴的管道。


當飛機抵達臺北,機門打開之際,突然聽到機上廣擴要我馬上與地勤人員連絡,當下差點嚇死我,不知發生什麼事,總覺今天坐機回程充滿著詭異,完全超出我的掌控之外!也在思索,我應沒帶違禁品上機啊,最多不過是機票買錯,這應構不成大罪吧?心中不禁暗暗抱怨:「已經在懊惱該如何報帳了,怎會
….要與地勤人員連絡?」


硬著頭皮來到地勤人員身邊,只聽及他們說:「小姐,很抱歉,妳在高雄買機票回臺北,妳的信用卡在高雄沒過卡,請跟我們來做過卡的動作。」

心中則暗中疑惑:沒過卡?我記得信用卡簽單我簽了啊。但還是乖乖跟著地勤人員走,一路也提及不知為何我好像買到商務艙的票了。


最後一切總算真相大白:因為我所持的信用卡,高雄的櫃台人員幫我做了機艙升等的事宜,但卻忘了過卡證明我是因為信用卡而升等(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她也忘了告訴我!),所以請我來過卡,證明是因為所持信用卡來受到升等艙之禮遇(個人倒認為是驚嚇
=.=),地勤人員還再三保證,過卡跟費用完全無關。


整個事件到底是禮遇還是驚嚇,雖是見人見智,但對於第一次遇到這樣情況的我,無疑地,對我是百分之百的驚嚇。
Surprise!說真的,沒有心理準備之下,一點都不好玩。


-----Felicia記於丙戌初春驚嚇後

========================

註一:經濟艙跟商務艙的差別喲,根據這次詭異的經驗來看:(1)座位比較大。(2)服務人員知道你的姓氏。(3)除了提供飲料之外,有多一塊小蛋糕。

註二:事後發現兩者之間的票差約在一千五左右,與之前以為的一兩百的差價,簡直有天壤之別。

Sunday, February 26, 2006

夠『刁』就好

話說今日,教會開會員和會,聽取過去一年來團契的運作狀況,本來也沒我的事,反正出現就翻翻資料,然後,神遊去。照慣例查帳委員會先報告去年一年他們查帳的狀況,順便提出要改進之處,然後就要選今年度的查帳委員,不經意地,竟然有人提名我,正當我向提名者抗議我又看不懂帳時,對方竟回我,看不懂帳沒關係,反正你夠『刁』就好!

唔,先生,我可不可以不要這個形容詞啊@_@

夠『刁』就好,是嫌我得罪的人還不夠多嗎?本來都打算好,帶完這個年度就閃人地,沒想到,還是得繼續找教會的碴。
 
         ---Felicia嘆於丙戌和會之後

Friday, February 24, 2006

NPO的生存空間……

======================
NPO就是所謂的「非營利組織」,就目前來說,則以社福團體為一個主要大宗,而這衝入一般人的腦海就是慈善事業,第一個浮現腦海的也許是饑餓三十的代表世界展望會,或是穿著一身藍色旗服的慈濟公德會,抑或是其它的社福團體,不論是哪一個,總是涵蓋在所謂慈善事業的思考之中。

在立基於慈善事業的名義之下,它的生存空間到底有多大?我們都知道,想做一件事有熱抌固然好,但總缺乏不了人力、物力、財力在其中,人從哪兒來?物資在哪?還有錢呢?還是我們只要做一分鐘的慈善事業就好?NPO總是在做救助協助有需要幫助的人的工作,但是,NPO的需求要怎樣被滿足?

在人力方面,找志工來做還是要找專職人員來做事?志工可是熱心的很呢,只可惜所能提供出的服務時間有限,也可能沒法子做組織服務的整體規劃跟評估。若是專職人員或許可以解決上述的狀況,但是,在慈善事業的思考之下,總是被要求犧牲奉獻,不單單是時間方面,更是薪資方面,久而久之,這份工作是否要再持續下去?

在物力方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眾所皆知的事,然而,物力要從哪兒來?他人捐贈?由誰來?如果同樣是熱心的社會大眾,能力範圍在哪?也許是家中不要的物資加減送給NPO來使用,至於捐新的出來,唔,可就要考量考量了。如果是向企業組織募集,則上哪找去?且相關的法令規則,總又是讓NPO忙翻天而不一定有成效,那麼由NPO挪用資金來買?

這就回到財力方面了,一個NPO,它是「非營利組織」也就是,它本身不是以營利為主,那麼,它的財力來源呢?臺灣有聯合勸募,用意在希望集合社會大眾的捐款,用來分配支助NPO,因為有些NPO的名氣並沒有那麼大,它們沒法子收到捐款,卻十分有心於公益事業,不過一般民間的捐款流向應以慈濟公德會為最大宗,反到不是聯合勸募(簡稱聯勸),也就是說,聯勸本身得到的財力資源早就是被分割所剩下來的,尚且要去分配給全省的NPO,相較之下分配的也有限,而有些NPO因其稍具名氣,故而可以獲得社會大眾的支援,加加減減地捐款,然而大部份的NPO是很難用捐款來養活自己的!NPO如果要辦理募款活動,也不是想辦就可以辦的,三個月內的公文往返,申請政府單位同意,方能去進行,而且又有時間限制,加上,募款活動,總不可能沒有支出吧,一連串下來,更是顯現出NPO財力資源的欠缺。雖然目前政府亦有某些社政上的業務轉型由NPO來承接或給予補助,不過後續的監督機制,以及有期限的作法,對於NPO來說,也許緩了一口氣,然而有時卻會令NPO失去原來的目標跟方向,因為要配合政府此一時期的政策倡導,也許和其組織目標不是那麼相同,卻因為要取得這塊資源而妥協。或者政府支助一年的人事經費,然一年後呢?是否NPO要因為沒有財力支助而關門大吉呢?

基本上,綜合下來,個人覺得財力對NPO來說十分重要,方能做為人力及物力的基本支援,可是NPO不能有營利行為,它的財力來源是十分不穩地,加上國人尚沒有捐款的概念,並不會固定去支助某一NPO組織(當然,也有一些人固定在支助的),使得NPO總是在掙扎中生存,想做事的,就咬緊牙關做下去,想跟政府拿資源的就變出政府喜歡的計劃,不知十年、二十年之後有多少現有的NPO仍然存在著?

             ──Felicia抒於丙戌參訪NPO後的感想──
-----------------------------------
Ps.聯合勸募也是一個NPO組織,它主要的工作是希望透過分配資源的方式,去協助、輔導NPO在臺灣的生存,對於向其申請補助的單位,聯勸每年都會派人去暸解監督,讓每位捐款人的金錢不致被濫用。如想知道更多,請連至其綱站介紹:http://www.unitedway.org.tw/profile/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