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04, 2005

<<那里亞傳奇系列6>>

<<那里亞傳奇系列6>>---銀椅子
========================
話說尤士台和他的同學鮑嬌娥在躲避校園暴力的途中,尤士台和鮑說明他的奇異經歷。為了逃離其它同學的追打,他們就走入了奇幻世界之中了。一個深不見底的懸崖出現在他們面前,為了逞強,鮑差點掉了下去,尤士台為了救他卻摔了下去,突然獅王跑來向尤士台吹了一口氣,就看見他飄離崖岸。因為尤士台是為救鮑而跌落,所以獅王給了她一個任務,尋找失蹤已久的那里亞王子,並給予她四個記號。就送她去那里亞和尤士台會合。

然而獅王所給的記號,雖然明確,卻不是所預想的那般,再加上懶得重覆去背它,也因此,他們一路上就錯過三個記號了,中途為了貪圖安逸還差點成為巨人們的節慶點心。在逃離巨人國的追殺時,他們掉落到地底國,在地底國遇見了當初指引他們去巨人國被當點心的綠女士身邊的騎士,雖和騎士相談甚歡,然而卻又到了騎士每天發病的時間,原來騎士每天會有一個小時的發病,這期間要把它綁在銀椅子上,不然他會變成妖怪來吃下眼前所有看得到的生物,騎士還再三叮嚀,發病情間,不管他再怎麼求絕不能放了他。然而發病的騎士,卻說出了第四個記號,使得尤士台、鮑、潘(一個陪伴他們的沼澤怪人)傻眼,最後決定放了騎士!反正,這已經是最後一個記號了,會被吃掉…就被吃掉吧。

救了騎士後才知,他就是失蹤已久的王子,被法術控制住,每天只有一小時清醒,然而卻被綁在具迷幻魔力的銀椅子上,動彈不得,而綠女士就是其殺母仇人,他們合力消滅了綠女士,並且毀了其要奪取那里亞的計劃。王子重回那里亞,得見到老邁的父王開司平最後一眼。獅王助孩子們回到世界去,並且引起相關人士注意該校的問題。

======================
基本上呢,我覺得這一本故事很特別的一點在於『記號』,在這呈現的不單單是明確的記號,還有包括彼此間對記號的認同及想像空間的不同,像第一個記號是鮑要告訴尤士台,在那里亞見到的第一個老朋友一定要去打招呼,才能得到詳細的訊息及豐富的支援。尤士台卻發現來到那里亞根本沒看到老朋友啊?在隨著歡送國王出航的隊伍之後,才知道,國王就是那個記號,只是國王的面貌跟他記憶中相差太大太大的,以致於他沒法子將國王與他的記憶做連結!在許多時候我相信每個人對於訊息記號有一番特別的解釋跟圖像存在,雖然傳達出來的訊息很明確,卻可能在我們的忽略中或是感覺與我們想像中不合而錯失掉了。我祈求自己有足夠的敏銳度去發現及守護記號,在與記憶中不符的訊息之下,能去發覺出『那』就是訊息。


~~~~~~Felicia書於乙酉

Tuesday, October 04, 2005

師者之所思

師者之所思
==========================
韓愈曾為「師」下了一個耳熟能響的評語:師者,傳道、解惑、授業也。這些似乎是為人師表的應有的擔當及責任,然細細思想,自小到大印象中的「師長」樣貌為何時.,會發現大部份的師長,對其早已不復記憶......

細細追想,記憶最早有老師這個印象是在要離開第一個幼稚園時,跟老師坐盪鞦韆的畫面,再來是在第二個幼稚園因為得腮腺炎,上學途中遇到長頸鹿老師,由老師陪著走過這十五分鐘路程的記憶。跳過一大段的記憶來到小學五六年級家中生變,而老師伸出援手支援直到我小學畢業....師者,究竟傳了什麼樣的道、解了什麼樣的惑、授了怎樣的業,必需誠實地說,我根本就全還給老師了,但是不能說這些傳道、解惑、授業對我的人生沒有影響,畢竟知識的累積仍是一點一滴起來的,均是這些個師長們所傳下來的,然而,究竟那個師長傳了什麼,實無法將之連結起來。

在思索「師者」的同時,也在思索自己想呈現怎樣一個「師者」的角色,承諾未來一年會陪伴少契的孩子們一同走過的同時,也在思索短短一年要怎麼帶領他們,此外,另外也接了為期半學期的一堂課,針對這群對課業沒多大興趣的孩子們,我還可以帶給他們什麼?然而自己也十分清礎地知道今日不論我傳達怎樣的訊息,在未來人生的旅途上,他們大都會忘光光,那留下來在他們生命中的究竟還有什麼存在,是一個知識、還是一個信念、抑或是一個態度?這樣一個回答,並非該由我去做的。身為一個學生,我很清礎期待自己是個萬事通卻不太想唸書求知識之間的鴻溝有多麼地大;身為一個傳授者,我也很明白傳達與吸收之間仍是有很大的落差存在。

在研究所求學的現階段中,我覺得自己十分幸運地待在這個系所,因為看到許多令人不由自主被吸引的學者師長在四周(跟之前聽到許多朋友在抱怨他們系所內部爭權奪利鬥爭十分嚴重、或是半調子的情況差好多),這些人真的是可以讓你稱之為學者,也深深地去感受到什麼是越飽滿的穗子,越是彎曲自己身子的道理。在他們身上看到的並不是學歷的光環,而是真材實學的光輝,且是不斷不斷地展現出來的柔和光芒,不會令你感到札眼,卻是能讓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及深受吸引。

對於只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才會想要用十分緩慢的速度去暸解的我而言,永遠沒法子成為像那樣的學者,不過我倒是很羨慕這些師長們所發出的光輝,期許自己站在一個教導者的立場時,能引發聽者對求知的興趣,在其未來漫漫的旅程中,有機會主動一窺並在這些知識的殿堂之中,展開屬乎自己的求知冒險之旅。


=========Felicia抒於乙酉孔子誕辰過後

Saturday, September 10, 2005

水都-威尼斯


=========================
匆促地再踏上歐陸,是截然不同的心緒,些許是方從這塊大陸回來未久,些許是在出發之前,仍是我面對一連串茫然未定之際,甚或期許是否能取消此行?然慶幸在出行前五天時,總算敲定一切事宜,方帶著些許安心出門,總算來到原本九年前應造訪的國家。

威尼斯(Venezia),印象中對它記得最深的是它和巴黎(Paris)、倫敦(Landon)各被名為水都、花都與霧都。然後就是在「大航海」裡的銀行總行之所在地。走訪過霧都、花都之後,能造訪水都,也算是圓了一個夢吧。不同於霧都暗色系的色彩,花都浪漫的悠閒,水都則是旅人尋寶之處。

威尼斯它不僅單單是一個城市,它是由一些島嶼組成的地方,島嶼與島嶼之間的汪洋,能見其上豎立了許許多多的木樁,細問之下,方知這些木樁實乃「道路」,木樁上標示的數字,則說明了船正在哪一個「水道」上行駛!所有的「公共汔船」均會指向一個地方,稱之為威尼斯本島,而這也是旅人聚集之處。在威尼斯本島,幾乎看不到汔車,所有一切的交通工具就是船,不論是公共汔船、獨木舟、救護船、私人汔船還是計程船(taxi),都是以船為交通主軸,甚或連歐陸最常見的腳踏車都很少看到,水都之稱,可說是名實至符。本島是由大運河由中間貫穿,主要的交通要道也是這條大運河,不似巴黎民眾對塞納河情有獨鐘地設立一堆橋栱跨,在大運河上,單單只有三座橋橫跨其上,座落於運河中間的Rialto橋,可以算是一座市集橋,滿滿是商家,可謂是除了聖馬可廣場之外的人群聚集處。聖馬可廣場,是本島的中心地,滿滿肥肥的鴿子展露出人與鳥類之間的和諧。

由於下塌處在Lido島,搭船前往本島之際展開地圖研究時,親切的義大利人好心告訴我們,在威尼斯,地圖發揮不了作用,要去任何地方,就抬起你的頭來,跟著指標走!原來威尼斯是一個先有房子再有道路的地方,初期到這個地方的居民,拼命地建造房子定居,而忘了要留道路出來,故在威尼斯本島上,彷若置身一座大迷宮之中,內部九彎十八拐是地圖上無法顯現出來的,也因此,穿梭在迷宮內尋寶,則有另一番風味,誤打誤撞中,也讓我們碰到一家別具心截的面具製作店,現場尚有藝術者在創作,在一番閒聊後,也就買了一個作為此行的紀念品。放任自己迷路於迷宮中,欣賞著在小巷道清涼的漫步,是一件極為悠閒的事,然對於想找出特地點來,可就不是一件易事,為了尋找一棟外觀特別的建築物,我們可是迷了好久的路,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地找著了,不過卻也累極了!我敢打包票,下次我一定還是找不到該建築物,所以說囉,在這座迷路內尋寶,就看你的運氣為何了!

不過相較於同樣以水為主的荷蘭,水都則多了一份迷濛,各有各的風采存在,讓水為它增添不一樣的色調。

----Felicia乙酉夏訪威尼斯
威尼斯之景

Monday, September 05, 2005

<<北山移文>>讀後感

=================================

這篇文章應完成於南朝齊的時期,作者是孔稚珪。

第一眼瞄過這篇文章後,我還以為它是一篇祭文,正在哀嘆自個怎挑了這樣一篇文章自討苦吃呢。

後來閱讀一下簡介,才知文章內容與自個想的差的又何止是十萬八千里!原來它算是一篇諷刺駢文。主要是作者看不過當朝一個名叫周顒的人,認為他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傢伙,假隱士之清高行名利之追求。適逢周君任職滿欲回京報到,途經當初周君隱世之北山,欲上山去追憶之際,作者以為其既以追天下之權貴,實有辱北山之清譽,抒此文以言北山不歡迎此種人回山,並諷寓其之假君子之德行。

然仔細讀完本文,心中只浮現一個想法:「這是什麼鬼思想?」文中提及「世有周子,俊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提及周君的才學,所知所學之廣,隱居於北山,對其評價頗高,然「及其鳴騶入谷,鶴書赴隴,形馳魄散,志變神動」卻因為有人招其入朝為官,周君欣然赴任,嚴然欺世,披隱士高風亮節之衣,在有為官機會之際竟「抗塵容而走俗狀」簡直不可原諒!縱使周君「張英風於海甸,馳妙譽於浙右.....琴歌既斷,酒賦無續,常綢繆於結課,每紛綸於折獄」有再好的政績,無空於詩琴酒歌,只忙於公務,審理案情,就是其汲汲於名利的最佳寫照,「昔聞投簪逸海岸,今見解蘭縳塵纓」當初的高風亮節何處尋,莫怪乎山岳林澗共譏之,「請迴俗士駕,為君謝逋客」今日又要重遊北山,免了吧,你這沽名釣譽之士,別再使北山因你而蒙羞。

我只能說周君生錯時代了,生長在一片老莊玄學空談之世代,重的是你隱居的清名,請會在乎是否對黎民百姓有所貢獻否?我倒覺得何以能人異士不能出仕?若人人均學那伯夷、叔齊般,義不食周栗然後活活餓死,那劉備何以得諸葛臥龍以分天下?有才學的人單只會躲在山上,做啥啊?要孵蛋?縱然作者對周君之行為很不認同,以為隱士就該遁入山中不出仕,然在其對周君的描繪之下,也不難看出周君的確是一難能可貴的能人之士,不僅多學且治績不錯,既如此,又怎能苛責周君之出仕?實為周君感到不平!

若大家以為作者眼紅周君之出仕,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作者最後官拜到都官尚書,想來權勢遠過於周君,但在一個玄談盛行之時代,接受一個出世之隱士高人入世為官,恐也非其理解範圍所能體諒的吧!得博學之才豈為易事,網能人異士又談何容易,也許周君做錯的是...為忙於公事而忘了該休憩,給自己一點空間去吟詩作賦,好符合其曾遁世之「風情張日,霜氣橫秋」般的氣節。

         ----------Felicia感抒於乙酉初秋白露之際

Sunday, September 04, 2005

宗教-我所認知的基督教


=============================
宗教的定義是什麼?是否為一心靈上的寄託?許多人會說:「信什麼教都沒差,反正宗教都是勸人為善的。」但,真否如此?如果信什麼宗教都沒差的話,為何有那麼多宗教出現?再者,勸人為善豈真是所有宗教的宗旨?

於此,我不禁細細思索:基督教是一個勸人為善的宗教嗎?(於此,對於所有宗教,我比較熟的也只有基督教,故而僅能就之來思索)。從舊約到新約的過程之中,它是一個在宣導勸人向善的宗教?然浮上腦海的是擁有「信心之父」美譽的亞伯拉罕。在亞伯拉罕離開吾珥要前往應許之地迦南地之時,三番兩次有意無意地陷他人於不義之地,源起於其妻太過美貌了,驚恐其妻因美貌而為其召禍,亞伯拉罕對外一律謊稱其妻為妹子,行經一些屬地的王自然看上了他美貌的「妹子」,並賜下許多財物要聘其「妹子」為妻,經上記載著是神的介入干預,以防仁義的君王犯下奪人妻之罪。基本上,推妻子入火坑是教人向善的行為?呃...我想我並不會去認同它!

如果勸人為善在起初並不成立,那基督教到底在傳達著什麼樣的訊息?回來神與人的接觸來看:神說:「我們要照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照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一:26-28)從創世的接觸看來,傳達的是神按祂形象造人為要使人行使管理權,在這看不出來有任何要勸人為善的意涵在內。它傳達著人是照著神的樣式所造的,而這樣在起初的宣告中,展現的是神與人之間的關連而不是人應該要去行善的命令。接著當始祖亞當夏娃被趕出樂園,有關向善的命令依然未曾出現,出現的只是神描述他們離開樂園會過截然不同生活的描述:女人懷胎的苦楚和男人勞苦得飽食。偶後提到:「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為神造人,是照自己形像造的。」(創九:6)神的旨令不脫人是按神形像所造,這層思想再再被強調,既然在起初找不著基督教勸人為善的思想,這樣勸人為善就暫時讓我給移除在基督教的宗旨之外了。

話又說回來,再再強調人是按神形像所造的,在起初神與人的接觸佔了很大的一部份,然它是否是教督教的宗旨?又這樣的宗旨意涵些什麼?既然它不勸人為善,獨獨強調著人是按神形像所造,故而接下管理全地的責任,故而是不能被他人所流血,這些,呈現了什麼?又或基督教要傳達著什麼樣的一個訊息來?神對亞伯拉罕說:「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十二:3)在起初神照人時看到,神照其形像樣式造人後的第一件事是賜福給他們,然後給予管理全地的權柄。在這,神的賜福也同樣透過祂所揀選的人,將這份福傳遞下去。而提到約,從起初來看,約是從神主動而來的,它不是透過人的祈求才出現,不論是彩虹之約還是應許亞伯拉罕的後嗣多如天上繁星,約並不是人們向神發出祈求而神應允,乃是從神那主動地賜下祂的應許並且與人進行「立約」的儀式。基督教的文獻經典-聖經,分為舊約與新約,實際上正是在說明神所主動所立下的「約」,它並不是透過人的祈求,而是從神而來的。行筆至此,我突然也想到,在基督教信仰之中,也一直強調著從神而來,從天而降,為此基督來到這世間,為「約」基督成為贖罪祭。基督信仰中並沒有說人可以因為做了什麼善事而升到天(或天堂),也不會去強調人可以透過怎樣的修行達到神佛的境地,因為人本就是照著神的形式樣貌所造,人僅是被造的人,而不是造物的神,造物與被造的屬性是天差地遠。從創造的神那主動而來的「約」,從屬天榮耀中下降承受世人過犯的基督,在我們的信仰中是不可或缺的。

不過,神又為何要主動來立約?如果說祂造我們的主要用意是管理全地,然,人不是違背其旨意而被趕出樂園了嗎?祂又何必又是強調我們是照其形像所造不得被任何人流出代表著生命的血,又何必要萬民因著祂所揀選的人們而蒙福?更甚者,祂又何必要主動來「立約」?就人的角度來看,吃虧的是祂呢,尤其在立約的儀式中,人並沒有走過立約的牲品中,只有神走過去。那也就代表著人可以不用守約,因為他不用承受著毀約的咒詛:若我不守此約,願我如這些肉塊一樣,被劈為兩半。而神卻願意單方面去承受這個約的誓言!為何祂願意?嗯,這個神的確是個奇怪的神,為何要主動提及「約」又甘於單方守約?祂到底是怎麼一位神?除了在世界之初的創造之外,除了人是按其形像被造之外,神與人存在著怎樣一個關係?「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做你和你後裔的神。」(創十七:7)神是神,嗯...這個已經知道了,然而神是我們的神?『神是神』跟『神是我們的神』這兩者間有何差別?不都是神嗎?為何要強調神是我們的神,而且還用到「約」這個字眼?

這樣看來,在基督教信仰中存在著許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謎存在!在起初又不強調我們應要做什麼善事來獲得善報,只是反覆強調由屬天而來的福份!當然啦,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總算有所謂的十誡了,它表明了神要我們怎麼做。但仔細去看十誡,你會發現前面四誡說明了神人關係應做的事,專心注目於我們的神,而後六誡,第五誡開宗明義的說明要孝順父母,並因此得福(看!又是福份。)而其它則告訴人們與人相處之際不能做什麼,也就是禁止去做的事。從十誡中可以看出唯一做什麼有善報的是「孝順父母」,那是唯一一條帶著應許的誡命。好了,這到底是怎樣一個神呢?且來看祂是怎麼向世人介紹自己的,還記得摩西在曠野中遇上神時,神如此說:「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撤的神、雅各的神。」在這我相信對摩西而言,他應該不陌生這位在創世以來一再主動顯現的神是誰,也許他仍然會好奇想知道這一位宣稱是「其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撤的神、雅各的神」在這樣的宣稱之下,神怎樣顯現了祂自己,是從神自己與他的父親、亞伯拉罕、以撤、雅各的互動之中,去認識祂是怎樣一個神;不過,摩西還是懷疑民眾會相信他的話嗎?當他想再次確定他所面對的神到底是怎樣一個神時,神給他的回答是:「我是自有永的。」(出三)其實,這樣一個神到底是怎麼一個神?一直以就是基督教的中心思維,是怎樣一位神能以創世並照著其形像造人?是怎樣一位神可以宣稱祂是我父親的神、亞伯拉罕的神、以撤的神、雅各的神?是怎麼一位神可以說祂本身是自有永有的?又是怎樣一個神從屬天的榮耀之中主動與人「立約」?又是怎樣一位神甘願承擔世人的罪,使人可以坦然無懼地到祂施恩寶座前?這到底是怎樣的一位神啊???

是的,這到底是怎樣一位神?在越感困惑的過程之中,我也才發覺在基督教信仰層面,無關乎什麼勸人為善,它單單只是關乎我們的神到底是怎樣一位神?我如何去知道及認識這樣一位神?以及說白話一點,這樣一位神跟我有什麼關係啊?若無關係,我怎會如此好奇想知道祂?若有關係,那會是怎樣一個關係?照祂所立的約,祂必做我永遠的神?OK,如果照祂主動所立的約來看,祂必做我的神。不過,這句祂必做我的神,又代表著什麼意義?祂是怎樣做我的神呢?「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葴九:10)雖然我們可以從經上的記載去看祂是怎樣一位亞伯拉罕、以撤、雅各的神?也可以從經上的記載去認識祂是怎麼一位和屬祂的子民互動的神,藉著好奇、探索從經上去認識這一位神,只是,除此之外,我要體認祂如何做我的神?這位自有永有者,祂是怎樣一位Felicia的神呢?

故就我的認知上,基督教是一個窮究人們去暸解神的宗教,是從神主動的賜福及立約而來,是一個想要去暸解明白這是怎樣一位神的宗教,以及這一位神以何種形式來讓我認識祂是怎樣一位神,並如何成為我的神?也或許讀至此的你有不同的看法及想法,但就我個人的認知,這是一個屬神的信仰。
-------------------Felicia寫於乙酉夏至過後

<<那里亞傳奇系列1-2>>

========================
這不是一本書,而是七本從C. S. Lewis手中完成的一系列述說在那里亞所發生的事蹟。那里亞是一個奇幻的王國,它的居民是各種會被撿選而會說話的動物以及神話中的人馬、樹妖、矮人們所組成,從那里亞創始之初所發生的事蹟,到那里亞被毀滅的情節,都在這七本書內,它可以分開來看,也可以獨立來看喲,以下就依順來介紹吧:

(1)魔術家的外甥
一個因母親生重病的小男孩,伴隨著母親到舅舅家養病,豈料奸詐的舅舅就設計他在這所交到的第一個朋友,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消失在我們的世界中。為了找回他的朋友,只好冒險帶著奇特的黃綠戒指要去把朋友帶回來。在找到朋友後,兩人決定不要那麼快回到原來的世界,想去其它世界探險,怎料,跑到一個快滅忙的世界,並且喚醒了目中無人且法力強大的白女巫皇后。白女巫皇后跟著這二個小孩子到我們的世界了,但由於其目中無人的行徑惹出了許多麻煩事,二人在緊急中又啟用的戒指的力量,把女巫送走,而這次還帶走了無辜的馬夫。並且一起闖進了剛在形成階段的那里亞。正當獅王阿司能以聲韻創造純僕的那里亞之際,邪惡的白女巫趁一片混亂之際溜走了,邪惡的力量正式進入了那里亞,而自知闖禍的兩個孩子,在阿司能的指引之下,到了極北的花園,取來了可以蔭護那里亞的果子來,並在創世的餘韻之下,果子成為一棵可以保護那里亞的樹,只有這棵樹一天存在那里亞,邪惡的力量就不會進來,因為女巫為了得到更強大的力量,以投機方式取得同樣果子,故會怕循正常途徑得來的果香。阿司能也讓男孩取得樹上果子回去醫治母親喲。另外要提的是,馬夫及其妻成為那里亞的第一代國王及王后呢,而那匹跟著而來的馬,成了那里亞唯一的飛馬,是載著兩個孩子到極北花園取得果子的大功臣呢!

(2)獅王、女巫、衣櫥
那自那里亞的果子救活了男孩的母親,它的果核被種在園中成為大樹,直到一場天災雷擊而毀了它,因著不捨,它的樹木被做成一個衣櫥。小男孩也形了白髮蒼蒼的老教授了。四個孩子彼得、蘇珊、艾德芒、露西來到了老教授的家。一日玩捉迷藏中,躲進衣櫥的露西來到了那里亞,遇見了人羊,喝了下午茶,聽到那里亞在等待四位君王,根據預言,當四個亞當夏娃的子女坐上首都的四個王位時,阿司能會回到那里亞,而到時就是白女巫喪失力量之際。原來那里亞在白女巫的掌控之下過了好久了呢,只是當露西回到我們世界時,其它三個人都不相信她所說的(基本上,很少人會相信吧XD),尤其艾德芒笑得最凶,因為衣櫥還是衣櫥,哪有可能通往有人羊的地方呢?過了幾天,同樣的事發生在鐵齒的艾德芒身上,只不過他遇見的可是白女巫本人呢,白女巫拿出控制人的糖果讓他吃,並要他把其它三個兄弟姐妹帶來,可是艾德芒回到我們的世界後,才不敢告訴別人這樣事,尤其之前他笑露西笑得那麼大聲。衣櫥的木材來自那里亞,回應著那里亞的呼喚,然而並不是每時每刻都會開放通路的。一次四個孩子為了躲人同時進入衣櫥中,也同時來到了那里亞王國了。這時幫助露西的人羊,早已被白女巫變成石像了,而牠家也被毀了。此時,艾德芒則處心積慮將把他其它兄弟姐妹拐去找白女巫討糖果吃,同時他們四人找到了落腳處,屬於阿司能國度的水瀨家,並由水瀨先生的陪同之下,要趕往首都去,然而艾德芒卻趁大家不注意時,溜去找白女巫。接下來兵分兩路,彼德他們要趕去和阿司能會回,而艾德芒卻在投靠女巫後,被女巫當成奴隸來對待。因著亙古的約,使得彼德他們無法救回艾德芒,為了使艾德芒重歸自由,阿司能和女巫私下同意代替艾德芒承受女巫的刑罰,甚至死亡。然而在宇宙之先比亙古還亙古的盟約之下,反到使阿司能得到更大的力量,而那里亞則回到它的主人手中,並由彼德他們四位登基為王,共同治理那里亞。這中間有個聖誕插曲,而彼德三人(艾德芒除外)從聖誕老公公那得到的物品,對後來的那里亞發展佔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喲。

=====================
那里亞算是C.S.Lewis所寫的奇幻文學代表作之一,對我而,它傳達了一個約定,在當中你可以看到大家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論是那里亞創始之初引進女巫的小男孩、以不法手段取得龐大力量的女巫或是被女巫迷惑的艾德芒,自有一個「律」在約束著各人的行為,而這些的「律」又在一個盟約之下被包容及成全著。若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去找出來看,未來我將陸續將其它五本也簡介出來。
~~~~~~Felicia書於乙酉

山馬塗鴨~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

=========================

雖說這句話在形容荷之高凜之氣息,
在梅、蘭、竹、菊四君子中呈現,
僅將情誼化為祝福。
Rose du petit prince 、Passauer、Felicia甲申暮秋於德聯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