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8, 2006

主動與被動

主動與被動
===========
唔...........基本上會挑這個題目,主要是很感慨,起因於昨日收到一通電話:

『您好,這是中華電信語言催繳電話,您尚積欠兩萬XX元未繳,如有疑問...........或按9有專人為您服務。』

很熟的言詞對不對?我當下讓他說了兩次,
心想:『反正又不花我的電話錢。』
不過還是很盡責地撥了123客服專線:

『小姐,您好,畢姓X,很高興為您服務。』

『X先生,你好,剛接到一通來電,應是詐騙集團假借中華電信名義的來電.........』

『小姐,我們最近也收到許多人反應,你可以不用理這些電話,凡是中華電信去電都會顯示0800的電話,你不用擔心。』

當下,心中有些火,一來是聽到很多人在反應有此事實;二來是又不是每個人的電話都會有來電顯示,本姑娘的就沒有!

『先生,我打這通電話之前,我也知他是詐騙集團用中華電信來行騙,只是希望你們可以主動做些什麼,而不是讓客戶被騙才在哀怨因為貴公司之故被騙了吧!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清礎這是詐騙集團的手法吧,我只是想說這點!再見!』

----------------------
生氣的掛上電話後,一直在想,當別人用你的聲譽在行騙時,為何還能老神在在,跟人說『喔,那個不用理就好了!』,難到商譽不是一項無形資產嗎?

之前國稅局也是放任這樣的行騙好久,才有打廣告說那是詐騙集團的手法,問題是,從有事件發生到打廣告宣稱,至少超過六個月以上了,在這期間有多少人上當受騙?

在臺灣還是有很多老實可愛的人存在,他們也許會被騙了,留在心中的印象豈是只有詐騙集團的可惡?尚有商譽幻滅的感覺吧!

為何不能主動一點,減少你的客戶群受害,難道說,你的客戶群不應受你們的保護嗎??

----------------------
打到這,突然想起很久之前跟遠傳電訊打交道的畫面,起因是我買的預付卡,要刮上面的銀漆之際,密碼也被我刮掉了,當時也是打電話去客服,客服人員算是很努力在為我解決問題,當時我也是有些生氣問為何銀漆跟密碼之間沒有保護措施?

愛玩電玩的人都知到,每當你購買月卡或點卡要儲值時,銀漆跟密碼之間一定有一層保護膜子,讓你不致於刮到密碼!

結果之後,再買遠傳預付卡時,我發現,他們有貼心的設上這一層膠膜。

主動為你的服務群族想,我覺得這是有用心跟沒用心之間的差異,有時不是不行,而是願不願意,對於消費者而言,感覺會是天壤之別。



--------Felicia抒於丙戌春末又接到詐騙集團來電後

Tuesday, March 14, 2006

煙霧彌漫

煙霧彌漫
===========
「煙霧彌漫」四字所構呈,似為人間仙境,然人世間,偶或現此景,非山嵐所形成,亦非雲煙之現身,實為凡人行抽煙之實,吞雲吐霧所展現之景。

好抽煙者,總以煙會友,三五好友共聚一堂,聯手織就一片煙霧彌漫之景,感嘆快樂似神仙之舒適。煙味對其,猶勝瓊漿玉液,沉醉不已。然而,卻忽略其周遭尚有人聞不得二手煙,隨時隨地隨性地一根煙之舉,迫其身邊者需聞那令聞著不舒服之氣味,尤在密閉空間更勝。君不知以今日之空氣之混濁,多少人支氣管不好,君亦不聞附近多少人鼻子過敏無法承受汝之煙毒?

抽煙之舉,權也,此仍汝之權利之行使也,縱令他人無法干涉之;拒聞煙之行也,權也,此實吾等之健康所據也,汝亦無權殘害之!期望君之高抬貴手,行至通風空曠之處抑或汝之獨居空間,享汝之吞吐之樂;密閉或公共之處所,還吾等清淨空間!

------Felicia抒於丙戌春就醫後

Monday, March 06, 2006

篷萊仙島訪尖石

篷萊仙島訪尖石
===================
清晨,從內灣的佐岸民宿(唔,不建議大家去住)走出,尋著幽境的小徑,又再次來到了內灣的老街,望著山中傳奇,只可惜在這個清晨時刻,尚未開啟,使我無緣再次品嚐那入口即化的麻糬,帶著淡淡的失落,走入清晨的老街,舉目所及,大多數的商家乃未甦醒,然而人們已經三三兩兩地動了起來了,老街上唯一一家的早餐店,圍繞著一群等待著活力的人們,我也不例外,和兩位夥伴擠入補充活力之源的行列中。


得天之寵幸,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天氣!因著亮麗的氣候,使沿途的風景收入眼目是美不勝收,山色的多采多姿,雖未到萬紫千紅的境地也非一成不變的綠,富厚的山色,偶伴著冉冉上升的山嵐,美妙的景色,總令人目不接瑕。經過一個特別的通道,通道上堅立著一個指向對面上頭的人像,感覺應是某個部落的頭目吧,不知是否代表著守護山頭的某個傳說呢?行過這道守護的通道,也為這座守護的雕像留下身影。一路往上開,又遇到每每開往山間最怕遇到的事:「道路封閉」!這代表著我們又得繞過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方能抵達目的地。不過,美不勝收的景色,的確也令人流連忘返,這一個小小的「道路封閉」,封閉不了我們欣賞美色的眼目。

辦了入山證,來到看版前研究一下前進的路途,就準備又上路了,連著要拜訪兩個部落,深山中的生活,迥異於生長在平地的我們所能想像的,學齡的孩子,週間全都住在一小時車程外的學校,平時部落只剩下學齡前的孩子及農忙的父母以及長者。雖然行在山間,總讓你的眼睛忙著收錄美景,不過對於駕駛而言,常是大考驗呢!崎嶇的山路,泥濘的小路,起伏的路徑,真是辛苦我們的駕駛!下山時,有幸得經秀巒溪的野溪溫泉,雖然飢腸轆轆,也阻止不了我們下去泡溫泉,享受一下大自然的贈禮!

下午快三點,總算讓我們找到可以解決午餐的地方--「以娜的店」,這家店也處處充滿驚奇!一進店面,我就被它的落地窗拐了去,坐在窗前,望著山色美景,真叫人捨不得離去,店面充滿了店家的巧思:落地的美景、舒適的佈置、隨手的蠋台、手繪的杯子、自製的果汁、獨特的餐點及原住民風味的咖啡,多麼令人心之神往。這家無意發現的店,令要離去的我們,滿心不捨。

為了趕在天黑前離山,我們又行色匆匆地開車下山,毫無預警地,滿遍的雲海就這樣衝入我們的眼前,流動中的雲海,慢慢上升的雲氣,真是令我們讚嘆不已,何等美景呈現在我們眼前,而我們正要衝入這雲霧之間回到城市之中,彷彿,我們離開了仙境重回喧壤的人世間。

         ---Felicia記於丙戌春訪人間仙境後

-------------------------------
註一:本篇文章得以成型,特別要感謝wisdom,若不是他很快將這次尖石行的照片那麼快的送給我,不然,以我健忘的程度,恐難以呈現。
註二:再次讚嘆神造眼睛真是神奇,科技再怎樣進步,也沒法將眼目所以的美景全然收入,照片所呈現的,往往沒有眼目所收集到的富盛。

Monday, February 27, 2006

驚與嚇之間……

驚與嚇之間……

========================
在結束一天的行程後,奔向機楊準備回家去,眼目間搜尋著可以讓我最快回臺北的班機,挑出身份證件及信用卡買了一張機票,只記得服務人員詢問著:「座位是要靠窗還是靠走道?」思及早上劃窗邊之位的不便,便回答:「靠走道」。拿著機票就開始了通關檢查,待一切就緒後就坐在等候區發呆,靜待廣播通知。


一切的一切是那麼地正常,直到上機找座位的那一刻,呆住了,瞪著手中的機票座位良久,2C還是2C。「怎會?是哪兒出狀況了?我怎麼買到商務艙的票?」心中不禁暗暗焦慮,一直回想購票時與櫃台人員的對話,不記得有提及經濟艙座位滿了的印象啊?這下可好了!不知我回去要如何報帳!就這樣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邊安慰自己,既來之則安之,順便來看看商務艙跟經濟艙有何不同吧,同時腦海中想的是回到臺北後,我要怎麼去投訴的管道。


當飛機抵達臺北,機門打開之際,突然聽到機上廣擴要我馬上與地勤人員連絡,當下差點嚇死我,不知發生什麼事,總覺今天坐機回程充滿著詭異,完全超出我的掌控之外!也在思索,我應沒帶違禁品上機啊,最多不過是機票買錯,這應構不成大罪吧?心中不禁暗暗抱怨:「已經在懊惱該如何報帳了,怎會
….要與地勤人員連絡?」


硬著頭皮來到地勤人員身邊,只聽及他們說:「小姐,很抱歉,妳在高雄買機票回臺北,妳的信用卡在高雄沒過卡,請跟我們來做過卡的動作。」

心中則暗中疑惑:沒過卡?我記得信用卡簽單我簽了啊。但還是乖乖跟著地勤人員走,一路也提及不知為何我好像買到商務艙的票了。


最後一切總算真相大白:因為我所持的信用卡,高雄的櫃台人員幫我做了機艙升等的事宜,但卻忘了過卡證明我是因為信用卡而升等(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她也忘了告訴我!),所以請我來過卡,證明是因為所持信用卡來受到升等艙之禮遇(個人倒認為是驚嚇
=.=),地勤人員還再三保證,過卡跟費用完全無關。


整個事件到底是禮遇還是驚嚇,雖是見人見智,但對於第一次遇到這樣情況的我,無疑地,對我是百分之百的驚嚇。
Surprise!說真的,沒有心理準備之下,一點都不好玩。


-----Felicia記於丙戌初春驚嚇後

========================

註一:經濟艙跟商務艙的差別喲,根據這次詭異的經驗來看:(1)座位比較大。(2)服務人員知道你的姓氏。(3)除了提供飲料之外,有多一塊小蛋糕。

註二:事後發現兩者之間的票差約在一千五左右,與之前以為的一兩百的差價,簡直有天壤之別。

Sunday, February 26, 2006

夠『刁』就好

話說今日,教會開會員和會,聽取過去一年來團契的運作狀況,本來也沒我的事,反正出現就翻翻資料,然後,神遊去。照慣例查帳委員會先報告去年一年他們查帳的狀況,順便提出要改進之處,然後就要選今年度的查帳委員,不經意地,竟然有人提名我,正當我向提名者抗議我又看不懂帳時,對方竟回我,看不懂帳沒關係,反正你夠『刁』就好!

唔,先生,我可不可以不要這個形容詞啊@_@

夠『刁』就好,是嫌我得罪的人還不夠多嗎?本來都打算好,帶完這個年度就閃人地,沒想到,還是得繼續找教會的碴。
 
         ---Felicia嘆於丙戌和會之後

Friday, February 24, 2006

NPO的生存空間……

======================
NPO就是所謂的「非營利組織」,就目前來說,則以社福團體為一個主要大宗,而這衝入一般人的腦海就是慈善事業,第一個浮現腦海的也許是饑餓三十的代表世界展望會,或是穿著一身藍色旗服的慈濟公德會,抑或是其它的社福團體,不論是哪一個,總是涵蓋在所謂慈善事業的思考之中。

在立基於慈善事業的名義之下,它的生存空間到底有多大?我們都知道,想做一件事有熱抌固然好,但總缺乏不了人力、物力、財力在其中,人從哪兒來?物資在哪?還有錢呢?還是我們只要做一分鐘的慈善事業就好?NPO總是在做救助協助有需要幫助的人的工作,但是,NPO的需求要怎樣被滿足?

在人力方面,找志工來做還是要找專職人員來做事?志工可是熱心的很呢,只可惜所能提供出的服務時間有限,也可能沒法子做組織服務的整體規劃跟評估。若是專職人員或許可以解決上述的狀況,但是,在慈善事業的思考之下,總是被要求犧牲奉獻,不單單是時間方面,更是薪資方面,久而久之,這份工作是否要再持續下去?

在物力方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眾所皆知的事,然而,物力要從哪兒來?他人捐贈?由誰來?如果同樣是熱心的社會大眾,能力範圍在哪?也許是家中不要的物資加減送給NPO來使用,至於捐新的出來,唔,可就要考量考量了。如果是向企業組織募集,則上哪找去?且相關的法令規則,總又是讓NPO忙翻天而不一定有成效,那麼由NPO挪用資金來買?

這就回到財力方面了,一個NPO,它是「非營利組織」也就是,它本身不是以營利為主,那麼,它的財力來源呢?臺灣有聯合勸募,用意在希望集合社會大眾的捐款,用來分配支助NPO,因為有些NPO的名氣並沒有那麼大,它們沒法子收到捐款,卻十分有心於公益事業,不過一般民間的捐款流向應以慈濟公德會為最大宗,反到不是聯合勸募(簡稱聯勸),也就是說,聯勸本身得到的財力資源早就是被分割所剩下來的,尚且要去分配給全省的NPO,相較之下分配的也有限,而有些NPO因其稍具名氣,故而可以獲得社會大眾的支援,加加減減地捐款,然而大部份的NPO是很難用捐款來養活自己的!NPO如果要辦理募款活動,也不是想辦就可以辦的,三個月內的公文往返,申請政府單位同意,方能去進行,而且又有時間限制,加上,募款活動,總不可能沒有支出吧,一連串下來,更是顯現出NPO財力資源的欠缺。雖然目前政府亦有某些社政上的業務轉型由NPO來承接或給予補助,不過後續的監督機制,以及有期限的作法,對於NPO來說,也許緩了一口氣,然而有時卻會令NPO失去原來的目標跟方向,因為要配合政府此一時期的政策倡導,也許和其組織目標不是那麼相同,卻因為要取得這塊資源而妥協。或者政府支助一年的人事經費,然一年後呢?是否NPO要因為沒有財力支助而關門大吉呢?

基本上,綜合下來,個人覺得財力對NPO來說十分重要,方能做為人力及物力的基本支援,可是NPO不能有營利行為,它的財力來源是十分不穩地,加上國人尚沒有捐款的概念,並不會固定去支助某一NPO組織(當然,也有一些人固定在支助的),使得NPO總是在掙扎中生存,想做事的,就咬緊牙關做下去,想跟政府拿資源的就變出政府喜歡的計劃,不知十年、二十年之後有多少現有的NPO仍然存在著?

             ──Felicia抒於丙戌參訪NPO後的感想──
-----------------------------------
Ps.聯合勸募也是一個NPO組織,它主要的工作是希望透過分配資源的方式,去協助、輔導NPO在臺灣的生存,對於向其申請補助的單位,聯勸每年都會派人去暸解監督,讓每位捐款人的金錢不致被濫用。如想知道更多,請連至其綱站介紹:http://www.unitedway.org.tw/profile/index.asp

Thursday, January 05, 2006

信手拈來


信手拈來
================================
昨日跟朋友逛入誠品書局,不無意外地,看到納尼亞傳奇系列佔了一櫃子,興奮不已地與人介紹起這個我最愛的作家C. S. Lewis起來了,託這次迪士尼製片的福至少使Lewis的Narnia系列作品能為臺灣人所熟知。由於這套書跟哈利波特同屬奇幻文學,朋友就問我兩個作者之間的差異,我毫不遲疑地說,羅琳跟本沒法子比!

基本上呢,我個人也挺喜歡哈利波特,曾經喜歡到一個地步,等不及中文翻譯上市就拿起原文看了起來了,說真的,在第一集時,我覺得這個作者還挺有意思的,作品很有趣,不過當我看完第四集時,我就知道她到盡頭了,充其量可以完成三本著作,第四本對她而言太吃力了!因為在第四集中我看到了一個很嚴重的書寫錯誤,如果她預訂也是寫七本的話,她有一個致命傷,那就是第四集在寫第一集應該做的事:鋪陳與架構。這是一開始就應該做的工作,怎麼可以在第四集中去處理它,以致我在看第四集時,覺得它跟第一集的脈絡相差甚遠,它的脈絡不見了!我知道很多人沒有這種感覺,可是第四集真的給我一個錯覺:這套脈絡已支離破碎了,沒必要再買下去了。有點可惜,難得又有這麼有趣的書出來,可惜,沒有發展下去的能力了。

Lewis所寫的書相對來說,有很多時候步調真的很慢很慢,總是需要提醒自己慢慢來讀,不過卻會令人有那種回味無窮的空間感存在,如果說每本書都是作者思緒的精華的話,他的書擁有那種可以碰觸人心靈魂所在的特質,有時雖然看完了仍不太懂他所要表達的,但在看的過程中,那種緊緊捉住你思緒的感受,會令你在隔一段時間後,禁不住再次翻開它來細細品味。教會的孩子曾疑惑地問我:「一本書你會看很多遍?」為何不?當它能扣人心弦時,有時是一種力量,催促著你過個幾個月或幾年,又會再次去翻開它。就在剛剛,我又把「裸顏」(Till We Have Face)看完一遍,我仍要說的是,有些部份的敘述,我依然還是不懂,但我知道,隔個一段沉寂的日子之後,它仍是我會去再翻的書,也許就有那麼一天,如「夢幻巴士」(The Great Divorce又有譯名為「天淵之別」)那本書一樣,我突然就看懂了!「裸顏」雖然有不懂,但奧路兒的心緒仍緊緊扣住我,她的控訴、轉折、剖析,仍深深地打動我,誠如餘音繞樑般,久久不散。

認識Lewis是從高中時接觸到Narnia開始的(大學畢業後才發現,我國中無意間買的英文故事錄音帶是Narnia的第一集),當時著迷於這套書,一共有七本,每一本均是既是獨立又是緊緊相扣的作品,當時書本沒現在出版的那麼精緻,很簡單的封面,上面畫著不太吸引人的畫面,但書本內容卻令我著迷不已,還請輔導回香港時幫我買一套回來,可以說它是第一套我想買齊且付諸行動買齊的書本,因著這套書,陸陸續續開始接觸這個作者的著作,八成以上的中譯本,我都有買下來,心中一直想為他的書寫書介,介紹給大家認識,卻每每無法下筆成文,頗感遺憾。有時我也會想,何以他的作品會如此吸引我一讀再讀?最後我只能歸納地說,Lewis是一個知道自己在寫什麼、想要寫什麼以及要傳達什麼的作家,所以他的著作有著他清礎要分享呈現的東西,也許就是這個部份令我愛不釋手吧,所以,如果有空的話,不妨泡個茶,點盞燈,慢慢地把他的著作拿起來讀,也是挺悠閒的一件事呢。

------------------Felicia抒於乙酉歲末
----------------------------------
P.S.由於手中那里亞系列七本全部外借中,
不然好想讓大家看看什麼是很簡單的封面,上面畫著不太吸引人的畫面